chkconfig http on
chkconfig ftp on
2.然後將安裝光碟裡的檔案全部copy到/var/ftp/pub上而後作連結
# ln -s /var/www/html
3.安裝好後再/root目錄裡會有一個anaconda-ks.cfg將其製作範例檔
# cp anaconda-ks.cfg ks.cfg
4.再來是編輯ks.cfg檔
下面是ks.cfg 檔的內容,為方便解說,將原文加了行號。
1 #Generated by Kickstart Configurator 42 reboot |
所有以“#”號開頭的都是註釋,可以忽略。第2行指裝時採用的語言。default為英語。第4行指系統支援的語言環境,如果不安裝X-Window,只需要英語即可。第6-9行指明瞭系統採用的鍵盤和滑鼠的類型,通常鍵盤都是us相容行的。如果是帶滾輪的PS/2滑鼠應寫為:
mouse msintellips/2 |
第10-11行是時區,第12-13行指明瞭root用戶的密碼,還有一種形式就是將密碼進行加密。第16-17 行指明瞭是安裝還是升級,如果是升級,第17行應該用upgrade代替Install參數。第18-19行指明瞭安裝介質所在的位置,這是 Kickstart安裝的關鍵之一。安裝的光碟檔案可以放置在NFS/FTP/HTTP伺服器上,也可以放置在本機硬盤上。這邊不討論光碟安裝只研究網路安裝。作法是把Red Hat安裝光碟中的全部檔案copy到伺服器的某個位置,比如/var/ftp/pub 下面,假設是FTP或者HTTP安裝,則可以把Red Hat光碟放在/var/ftp/pub下。
第21-23行是描述Linux將安裝到哪個分區,clearpart -all 的意思是清除所有分區。第22行新建一個
network --bootproto static --ip 192.168.10.55 |
第27行指明瞭系統驗證用戶的方式。本文用的是缺省Shadow密碼,MD5 方式加密,這是最常見的方式。第28行把自定義的防火牆關閉。因為安裝Red Hat時用的是iptables 防火牆,第30-33行是關於X-Window的配置。意思是使用系統自動偵測的配置。Linux一般 都能正確地檢測到顯示卡和顯示器的型號。第33行的意思是以GNOME做為缺省的視窗管理器,顏色為16位元色,螢幕分辨為1024×768。如果在末尾加 上“--startxonboot”,就是開機後X-Window登陸。第34-37行指明瞭安裝時候選擇安裝的軟體。前面有個“@”符號代表一組RPM 包,每組包將安裝的軟體列表,這樣軟體可以在Red Hat第一張安裝光碟中的Redhat/base/comps 文件中找到。如果一個組都不指定,則會安裝Redhat/base/comps文件中的Base組合,也就是最基本的一些RPM包,如Sendmail 等。寫一個@Everything 則是完全安裝。第37行中有單獨安裝了lynx的RPM包。第38-39行的%pre表示安裝之前執行的命令。第40-41行%post以後代表安裝之後 將要執行的命令。第40行執行了一個簡單的命令。 其ks.cfg檔放置/var/ftp/pub的目錄裡
5.編輯完後將
6.clinet預安裝OS之電腦 將其放入光碟或boot.iso檔進入安裝模式
在安裝模式鍵入:linux ks=http://x.x.x.x/ks.cfg開始即會自動安裝